中共武强县委办公室 关于印发《武强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0-4-17

2020-1



中共武强县委办公室

关于印发《武强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区党(工)委、县委各部委、县直各单位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武强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委主要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武强县委办公室

2020年1月20



武强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和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办〔2019〕53号),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现就做好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把实践中心建设成为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堡垒、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广泛有效的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武强贡献力量。

开展试点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精准对接农村实际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坚持求真务实、重在实践,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服务内容

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五项“工作内容”(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把握“传、评、帮、乐、建”(传播创新理论、评树好人好事、帮解困难问题、乐享文化生活、建设文明乡风)的五条实践路径,做好主题性、共需性、差异性和特惠性四大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一)突出做好主题性志愿服务。通过深入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农民群众更好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团结群众、凝聚人心;通过广泛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宣传解读党的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引导农民群众更好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全面做好共需性志愿服务。重点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农村群众、融入日常生活。包括:加强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卫生、环保知识,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娱乐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推动开展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服务建设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文明乡风。

(三)精准做好差异性志愿服务。主要是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普遍的、共性的现实需求的同时,针对每个人在个人成长进步、家庭生产生活的不同时期涉及到的情感生活、邻里关系、社会关系、家庭变故等不同的个性需求,根据服务对象年龄、地域和思想特点、接受习惯的差异,采用“私人订制”的方式,设置不同的服务内容,努力满足其个性化、差异性需要。

(四)高度重视做好特惠性志愿服务。主要是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生活困难群众,以及长期在外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专门的特定服务。针对空巢老人,主要开展生活帮办、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针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等困境儿童,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的助学支教、四点半课堂、亲情陪伴、知识技能学习等,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针对其他困难群众,主要开展扶贫帮困为主题的志智双扶、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卫生保洁、生活帮办等服务;针对长期在外务工人员,需要利用春节返乡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性文明宣讲、法律服务、感知家乡等服务,引导他们感受家乡新变化,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既要重视针对性,又要增强开放性、吸引力,突出思想内涵,真正寓宣传群众、凝聚群众于志愿服务之中。要让群众有参与其中的体验感、乐在其中的幸福感、受惠其中的获得感,激发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提振精气神。

三、目标任务

(一)建立三级组织。

1.成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宣传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实践中心负责全县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乡镇区(社区办)、村(社区)开展工作。

2.乡镇区(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镇区(社区办)党委(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所长。实践所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活动。

3.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支部书记任站长,配备文明实践专管员。严格落实“有组织、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的“五有”标准,每月开展集中文明实践活动1-2次。

(二)构建五大平台。

统筹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突出文明实践功能,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推进与体育服务五大平台,整合人员、资金、项目,统筹使用,协同运作。

1.打通党校、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综合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急广播体系、广电信息网络智慧项目等,建立理论宣讲平台。    

(党校负责,组织部、宣传部配合)

2.打通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乡村学校少年宫、村史馆、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

(教育局负责,团县委、武中、职教中心配合)

3.打通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年画社、影剧院和基层文联组织、农村文化长廊、乡风文明示范街、乡镇文化站以及歌舞团、戏剧团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

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年画博物馆、年画社、广播电视台配合)

4.打通科技示范基地、科普活动室、设施农业基地、农村科技创新室、科技信息站、科普中国乡村e站、科普大篷车、颐高科技工作者之家、农家书屋等,建立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

(科协负责,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局配合)

5.打通县、乡(镇)、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好用好县级体育场馆、农村健身广场、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健身公园、敬老养老场所,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健康推进与体育服务平台。

卫生健康局负责,教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民政局、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围绕构建“五大平台”,5个责任部门分别成立分中心,主任由分管县级干部担任,相关部门参加,负责阵地、人力、项目资源的信息登录、归口整合及机制建设和日常管理,共同发挥实践中心的枢纽功能。进入平台的机构(阵地)归属、人员隶属、设备设施权属“三不变”,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实行“三统筹”:统筹规划布局、时间安排,统筹设置相应平台功能或突出特色功能,统筹人员、项目的调配使用,实现优化配置。

(三)成立志愿者队伍。

构建以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为中心,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纵向贯通县乡村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形成“一张网”:横向为“县级总队和直属分队、社会分队”,纵向为“县级总队、乡镇区支队和村级大队”。

1.做实建强县级总队。总队长由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带领各级负责人履职尽责,提高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总队负责研究制定阶段计划和长远规划,协调指导各单位、各行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奖励先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志愿服务调度中心,具体负责制定项目清单、调度各类资源、组织志愿服务等。

2.优化配置分队、支队。县级志愿服务分队在县直单位组建,分队长由县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乡镇区支队在乡镇直属单位和驻乡单位组建,支队长由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分队、支队按8+N模式设置队伍。暨: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支常备队伍;根据部门职责职能和自身优势,组建N个特色队伍。

县级总队下设九支专业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县委党校);政策宣传志愿服务队(行政审批局);③青少年教育关爱志愿服务队(团县委);④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民政局);⑤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文化广电和旅游局);⑥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科协)⑦法律与法规志愿服务队(司法局);⑧卫生与健康志愿服务队(卫生健康局);⑨体育健身志愿服务队(教育局)

3.整合组建社会分队。建立健全县级志愿服务联合会,以社会组织的形式吸纳各类爱心组织、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分队。县级志愿服务联合会由县文明办主管、按章程运作。利用本地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实践基地等资源,孵化和培育发展更多新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带头人,积极引进外地志愿服务组织和组织管理人才、项目运营人才。鼓励更多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加入联合会。

4.发展壮大农民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以行政村为单位,根据条件组建志愿服务大队,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大队长。组织本地乡土文化人才、退休文化工作者、科技能人、“五老”人员、先进人物、创业返乡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以及农村其他志愿、公益人员等,建设若干“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其扎根乡土、熟悉生产生活实际的优势,常态开展邻里守望、扶弱济困、帮老护幼、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队伍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基层群体为主体,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党员志愿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动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在职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力争达到80%,人均每年志愿服务时间达到20小时。倡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项目资助、结对帮扶、技术援助、市场对接等方式参与志愿服务。倡导全民志愿、全域志愿,动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努力使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人数达到本地常住人口的13%。

四、工作机制。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总队)统筹规划、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调度中心)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各展所长、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承接落地的工作体系,按照需求引领、项目在先、因事找人、人随事走、方式优选、平台调度的思路,坚持共性与个性统筹、线上与线下结合、城乡力量联动,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

(一)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差异性、特惠性服务需要精准,主题性和共需性的服务也要增强针对性。要通过多种方式摸准需求:在乡村招募网格员、信息员,动态了解农民需求信息;利用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网站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了解共性、个性需求;组织志愿者走村入户,收集群众在思想认识、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等等。

(二)精心设计服务项目。根据群众需求及时策划出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设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一般把握“确定服务对象、制定项目目标和实施计划、提出实施方法、盘点资源和做好预算”等4个步骤。注意将自发、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整合,把活动效果好的服务固化,形成稳定团队,做到可重复、能持续、见实效。

(三)选择恰当的服务方式。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统筹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注意利用节庆、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按照本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情习俗,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注重根据群众的文化层次和生产生活习惯,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易接受、愿参与;对于有个性化需求的群众,通过“点单+配送”方式服务;根据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组织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组织做好常态服务。

(四)建好用好线上平台。县融媒体中心要尽快建设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4种功能:(1)志愿服务的日常管理、考核评估等;(2)动态发布供需信息、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安排;(3)确保需求或项目流程可见、双向互动、精准对接,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功能;(4)对项目和需求的统计分析和考核评估。

(五)发挥线下站点作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经常举办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宣传科学理论、培育文明新风的“红色殿堂”,打造开展文明实践、凝聚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现有阵地资源,在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及其他重点公共场所,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针对群众日常需求,开展常态志愿服务。

(六)做好服务绩效评估。按照设计项目时确定的目标、要求和进度,认真实施、加强跟踪,实现可评估、可考核。尤其要建立效果反馈制度,通过问卷调查、事后回访等方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或者通过项目实施前后变化对比,评估志愿服务效果。以此,不断完善项目设计、调适服务内容、改进实施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服务积累经验。

五、试点范围

2019年10月,中央确定我县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进行建设探索。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设七个功能小组及志愿者大学、新时代文明书吧、志愿者招募中心,吸收文旅局部分职能科室及作协、书协、摄协、道德模范工作室等知名文艺团体入住,七个功能小组综合协调室、活动策划室、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室(志愿服务调度中心)、典型选树室、理论宣讲导课室、乡村振兴创研室、平语近人备课室。

根据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逐步铺开的工作步骤,确定8个乡镇区(社区办)、20个村(社区)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县238个村都要成立志愿服务大队。试点工作从2019年10月份开始实施,利用1年的时间进行试点探索,开展文明实践工作。半年进行中期评估,满一年进行总体评估。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按照党中央部署、省级负总责、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武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中心建设和工作开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县委宣传部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做好文明实践内容的审核把关,统筹调配各种资源和力量,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査。

(二)加强政策保障。中央明确要求,文明实践工作的基本经费由县级财政提供,主要用于中心运转、人员培训、教材研发、误工补贴、课酬补助等保障性工作。推行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建立激励嘉许和权益保障机制,落实志愿者(宣讲员)人身保险、交通补贴、生活补助等,对实践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实践站点给予重点支持,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及时选树褒扬。对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使用,激励广大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加强考核监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范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特别是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引导试点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四)加强氛围营造。县广播电视台要开设专题专栏,在用好县融媒体中心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农民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引导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

1.武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武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所(站)名单

 

 

附件1:

武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

领导小组

 

     任:侯桂宁  县委书记

张双翼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任:张朝辉  县委副书记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爱锋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景辉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县政府副县长

     员:高欣宇  县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王建一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王建利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王瑞杰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老干部局局长

宋彦兵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国斌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

时双峰  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贾瑞峰  县委网信办主任

袁向东  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王瑞好  县妇联主席

李建伟  团县委书记

江景行  县科协主席

张立新  县行政审批局局长

王东宏  县教育局局长

闫顺利  武强中学校长

王云龙  县职教中心校长

刘永杰  县司法局局长

   县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

刘立杰  县法院党组副书记

刘瑞斌  县公安局党委委员

陈奎英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严敬乐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邵昆仑  县卫生健康局长

张春瑜  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王玉鹏  县年画博物馆馆长

耿国杰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李艳军  县民政局局长

陈彦林  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高松林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医疗保障局局长

许子鹏  县委派驻社区办工作组组长

            张建强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张士音  县广播电视台台长

孙江华  县残联理事长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孙士楼  县水利局局长

王湘卫  县生态环境局局长

段瑞彪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王彦青  县农行行长

于贤达  县医院院长

刘建峰  画乡志愿者协会会长

宋建强  春晖义工协会会长

李文高  武强镇党委书记

王顺华  街关镇党委书记

闻国图  周窝镇党委书记(县财政局局长)

   东孙庄镇党委书记

王培庆  北代乡党委书记

   豆村乡党委书记

刘建勋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爱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武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所(站)名单

 

文明实践所(8个)

文明实践站(20个,包括1个社区居委会)

社区办

 

迎宾社区

 

北代乡

南代村

北代村

后杨武寨村

武强镇

肖庄社区

北牌村

马头村

周窝镇

周窝村

郭家院

李封庄

东孙庄镇

大王庄村

北堤南村

合立村

豆村乡

豆村

徐庄村

西岔河村

 

康庄村

李村

夹圹村

开发区

东中旺村

 

 

 

 

 

 

 

 

 


上一篇:中共武强县委宣传部 关于印发《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参与支持“三创
下一篇:武强县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调整《武强县省级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