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欣,女,41岁,中共党员,现任武强县财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从事财政工作近20年来,她先后担任过乡财政所会计、财政局科员、业务科长、副局长,从事过政府性债务管理、税收、单位预决算等工作。回顾其简单而又平凡的工作经历,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生动事迹,但她不为名利、敢于担责的高贵品质,脚踏实地、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朴实无私、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情财政事业的满腔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了一种不平凡的敬业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创财政工作品牌
近二十年来,她凭着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凭着公正无私的操守和宽容的胸怀,凭着一名国家公务员勤奋、务实、勇于拼搏的敬业精神,默默战斗在财政工作岗位上,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财政干部形象。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所分管负责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耀眼的成绩,使她更加谦虚,胸怀若谷。
进财政局工作近二十年来,不论是朔风凛冽的隆冬还是酷暑难当的盛夏,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不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只要手头还有没做完的业务,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大多数休息日都是在办公室里渡过。
2005年,她担任预算股股长,由于人员调整比较大,年轻人多,缺乏工作经验,工作头绪多,压力非常大。但她从不抱怨,不提条件,咬紧牙关,和预算股的同事们一道,边研究,边学习,坚持不误时、不误事、干成事。工作中,她主动答疑解问,排忧解难,能办的事及时办,不推不拖;不能办的事,耐心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公正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职能工作和服务工作,树立了武强财政的良好形象,在全市获得了好评。
爱公益、乐助人,做无私奉献表率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崔红欣同志是一个大爱无私的人。她所居住的楼道邻里之间有什么事总是喜欢找她说道说道,她也总是尽心尽力给予帮助。近几年,财政部门服务经济发展任务不断加大,她更是很少有时间休息。她已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有多少个双休日没有过好,但她从来没有任何要求。因为经常加班,甚至连家里老人和孩子生病都没时间照顾,家人也有怨言,但她认为预算工作关系到全县的工作,预算股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在无数次的解释说服家人后,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有人问她,工作上为什么这么拼命,你又不比别人多拿一分钱工资?她说,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的,组织上既然将这副担子交给我,我不能让工作在自己手中延误,况且工作做好了,得到认可,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你就会感觉快乐!
平凡的积累,就是不平凡。作为一名平凡的财政工作者,这些年来,崔红欣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惊天壮举,没有豪言壮语,“默默无闻,淡泊名利,敬业奉献”,这就是一名普通的武强财政人——崔红欣。
3、爱心理发师——冯佳斌
冯佳斌,男,28岁,武强县佳滨造型理发店经理。2012年评为武强县“十佳文明市民”。
冯佳斌老家是哈尔滨。2004年,南下来到了武强,在县城开了理发店。十年来,冯佳斌带领的店员们一起努力,以优质的技术和热心的服务赢得了不少回头客,佳滨造型有了名气,员工发展到了16人,还被武强县电视台定为节目主持人的发型联系点。因为他的业务熟练,为人又热心肠,同事们在给顾客理发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总会找他帮忙解决,而他也总是能和店员们一起摸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无论哪个员工有个头疼脑热、烦心愁事,走在前面的总是他,在佳滨造型这个大家庭里,他让员工们体会到了家的感觉。
冯佳斌不仅经营有方,还是个有爱心的人。2012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北代敬老院由于地势偏僻,院民们理发不方便。知道这一情况后,冯佳斌想到自己可以帮老人们理理发,于是他便主动与北代敬老院取得了联系。从2012年6月起,佳滨造型的理发师每月都由冯佳斌开车带队到该院给老人们义务理发,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多。
北代敬老院有30多位院民,大都是无儿无女的老年人,有的还年老体弱腿脚行动不便。冯佳斌和他的员工每次都热情,细心,认真,一理就是几个小时。每个理发师都是任劳任怨。北代敬老院的老人们每次见到他们出现,都显得十分高兴。看到自己只是帮老人们做了一点小事,陪老人们聊聊天,老人就如此满足,甚至会挂念他们这几个年轻人,冯佳斌更加坚定了给敬老院的老人服务的决心。每个月店里再忙,他也会抽出一天时间带着几个理发师到离县城35里远的北代敬老院去为老人们理发,陪老人聊天。看到这些老人开心,比其他任何事都更让他觉得有成就感。
这只是冯佳斌助人为乐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他自己说,他从哈尔滨到武强来创业,沉沉浮浮这些年,到现在生意小有所成,中间也多亏了很多武强热心人的帮助支持,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回馈社会的事情总是要尽心尽力的做,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冯佳斌还加入了武强画乡志愿者协会,自己店里的员工也有不少加入的,遇上爱心活动,他们总是积极参与。有人说:你开了店,也只是一个小理发师,又不是大款,有必要吗?但冯佳斌不是这样认为的,他总说:“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尽自己所能,能为别人解决一点困难,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快乐,那就是一件乐事。”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热心的领头人,带领着他的团队,不只为谋利而生存,但以共同快乐成长为追求的目标。
4、勤俭节约带头人——郭子正
郭子正, 51岁,中共党员,现任郭院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克勤克俭,一心为群众谋福利,在他的倡议下,村里建起全县第一家村民食堂,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节约之星荣誉称号。
2000年,退休干部侯金栋提议撰写村志,记载村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弘扬好村风,郭子正组建了四人的编写小组,并任副主编,又找了村里的十几个人帮助调查材料,搞调查,经过三年的努力,2003年“郭家院村村志”终于出版了,这也是衡水市第一本村志。
2012年春节,村里的自来水管道不通水了,经过查看是自来水管道出现了结冰现象,郭子正带领支部一班人昼夜奋战,在那里找柴草烤,但两天没有见效,由于管道冻得时间较长,天气又冷根本烤不开。后来他们又找了一伙人一起挖,由于天寒地冻,干了三天才找到冻管源头,一段一段的疏通,又干了一天多,终于通水了,通水时已经是晚上一点多钟了,几个人都没吃晚饭,但是干完前没有一个人觉得饿,干完后都累得坐在地上不动了,这才觉得饿了。
带头节俭办餐,以前村里办红白事出现了大操大办现象,过一个红事要花费三、四万元,白事也得花一万大几,发现这一问题后,郭子正组织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商量制止此事, 2012年建起了村民食堂,建章立制,统一标准,让红事在食堂办,白事在家里办,不准超标,统一管理,并第一个带头在村民食堂为儿子办理喜宴,受到了群众的赞扬,也带动了大家的节俭之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十大节约之星。
郭聚生是抗美援朝的老残疾军人,老两口无儿无女,都年迈已高,生活不能自理,郭子正经常去他家帮忙,过年过节给他们买点东西送过去。由于他们的房子是旧房,年久失修,每次下雨郭子正都很担心,后来就找了几个人给他平垫院子、磨了房顶。老人的补贴款、优抚品都是郭子正给他们去领,为了老人更好的生活,郭子正把老人送去了县光荣院,并经常前去探望。
1989年,郭子正看到村里种果树的户比以前富了,认定果树种植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树苗比较紧张,就自己育了两千多棵桃树,嫁接后免费分给了郭方见、郭艳芳、郭新元等十多户比较贫困的农户,几年后他们的果树就有了收入,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郭子正不仅号召群众捐款,还带头个人捐款1100元,中央组织部给我发了特残党费收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为人民服务是一贯遵循的宗旨,郭子正自己有车,为群众办事,有求必应,没吃过群众一次请,没吸过群众一支烟,没喝过群众一滴酒,没收过群众一分钱,他觉得为群众办事是应该的,在其位谋其职。
5、古稀好儿媳——郝树钦
郝树钦,女,76岁,中共党员,北代乡北代村妇联主任。人进古稀之年,本应该让子孙侍奉,颐养天年,郝树钦却还在耐心侍奉102岁的婆婆,是她20多年如一日坚守孝道,悉心侍奉,使婆婆成为闻名乡里的寿星。
郝树钦从20多岁嫁到北代村贺氏家族,是“四个妯娌”中的老大,婆婆张秀英是个小脚女人,丈夫和“小叔们”相继都参加工作离开了故乡。而且,这是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公公在抗日战争初期被日寇抓“劳工”押送到日本,直到八年抗战胜利才被解救回家,小叔贺景瑞参军入伍后为革命牺牲……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她忍痛辞去人民教师的工作岗位,任劳任怨的挑起了侍奉婆婆、哺育儿孙等整个家庭家务的重担。年复一年,虽然郝树钦一年年的变老,但她侍奉老人仍然一直是那样认真,那样热情。对老人的生活起居,处处留心。老人爱吃素食和稀的,她天天给老人变着样的做可口的饭菜。老人年老手脚不灵便,她天天给老人打洗脸水,帮老人洗手洗脸,梳头。看到老人手指甲长了,给老人一点一点的修剪指甲。老人腿痛走路不方便,下炕活动她就耐心的搀扶着。怕老人一个人在家里寂寞,挤空子还常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和聊聊天……使老人尽量的欢快康乐,安享晚年。
民间人们常说,婆媳之间不好处。然而,郝树钦却用尊老敬老的实际行动谱写出婆媳犹如母女的新型关系。今年,老婆婆已经102岁,五世同堂,全家人到齐了是个有35口人的大家庭,平时,就是她、老伴儿和婆婆3口人。她除了料理家务,把整个心思都用在了侍奉老婆婆身上,使全家一年到头都充满着和谐,温馨的氛围。郝树钦的老伴儿贺景方深情的说:“俺们这个家,家和万事兴,老伴儿树钦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实,这些年来,郝树钦并不容易。前些年她还在村上被选为妇联主任、党支部委员,在认真干好村上工作的同时,坚持尽心尽力的侍奉婆婆。拳拳爱心,带来整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曾经历过战争苦难,感受过夫妻分离之苦和中年丧子之痛的老婆婆张秀英,在儿媳郝树钦的精心侍奉下,如今仍然耳不聋,眼不花,精神饱满,每逢谈论起今天生活的幸福美满,她除了感谢党的好政策外,就是直夸儿媳妇郝树钦待她好:“俺这儿媳妇,待俺就像亲闺女……”
6、春风化雨润桃李——贾俊考
贾俊考,女,42岁,第二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班主任。从教2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贾俊考始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单纯以成绩定优劣,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了平日的语文教学中,20多年来,帮助了很多家庭贫困和身体残疾的学生,也鼓励很多厌学的后进生奔向多姿多彩的人生。曾多次获县级抽测、中考成绩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十佳优秀班主任”、“百名优秀园丁”、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文章,是学校的语文学科课改带头人。
作为班主任,贾俊考管理班级的秘诀是:先树己,再树人。用真情召唤,用温情呼唤,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天空。同事们都说她是个不错的老师,却不是个称职的母亲,在学校顾不上管自家的孩子是出了名的。
1995年,贾俊考发现自己班里的刘红梅家庭极其贫困,她时常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扶持这个爱学习的学生,救济她贫困的家。多年后,已在长春大学毕业的刘红梅,在县城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了带着口罩骑车上班的贾俊考。一声“老师”,让已多年没有刘红梅消息的贾俊考感动不已。这种感动正是贾老师无私奉献的动力。
患有耳疾的崔静同学,手脚残疾的韩俊荣同学,在初中生涯,最喜欢的老师是贾老师,最喜欢的课是贾老师的课。因为贾俊考不允许自己的学生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并帮她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甚至还有口齿有障碍的学生随着她工作单位的变动一起转学,直至顺利毕业。还有很多生活中遭受挫折的学生,贾老师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护、劝慰。家中接连失去亲人的皇甫村的石雅蕾同学,是贾老师把母亲般地劝慰、关照与呵护,才让她重拾继续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曾经离家出走的何家欢,现在就读于中南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每年春节放假,何家欢都来县城,都是给贾俊考老师拜年,感谢她改变了他的命运……还有很多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或者有了小成就,都会特意打电话来向她报喜。有时贾俊考已经调离原来的学校,这些学生们仍能准确找到她,让她有些吃惊。她关注自己的学生,而学生们也把她当做一生的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肩上扛着责任,双手托着希望。贾俊考说:“虽然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是栋梁,我的学生是栋梁;我虽然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未来,我的学生是未来!”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已成为贾俊考一种习惯,她将继续“春风化雨润桃李”!
7、志愿者先锋——刘建峰
刘建峰,男,33岁,中共党员,武强县供电公司秘书。2008年,刘建峰发起成立了画乡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发展了一大批志愿服务队伍,先后组建了文明课堂、志愿者爱心书屋、安老助学基金、传统文化交流学习班、正蒙学堂等分支机构,为武强安老助学事业和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敬老爱老,做传统美德的力行者
刘建峰特别关注老人年的生存状况,特别是对孤寡老人格外的关心。他带领志愿者与敬老院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帮他们维修线路和电器,给他们包饺子,做腊八粥,还给他们送内衣和袜子。四年多来,他和志愿者们已经走访了100多个村庄为1200多位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送去了温暖和关爱。2009年,他策划了一次书画义卖活动。筹集善款近2万元,成立了“安老助学基金”,让更多老人和孩子得到资助。
文明课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阵地。
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刘建峰自筹资金购买了放映设备在县城各个社区进行公益电影放映,除了一些主旋律的影片,还放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百家讲坛、养生保健、科普宣传、家庭教育等,几年来共放映1000余场,每天晚上坚持传播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进步,被称为“文明课堂”。
志愿者爱心书屋,净化心灵的好去处。
2009年,他自己出房租,开办了“爱心书屋”。免费让大伙看书。不管夏天多热,冬天多冷,每天准时开门迎客,细心给每个借书的登记。一年下来,大家都被志愿者的精神感动了,大家纷纷把自己的藏书,奉献出来,捐献给书屋,书屋的书由最初的几十册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册了,刘建峰又成立了“国学经典读诵班”和“和谐之声乐器培训班”,全部免费开放,每天指导小朋友读书、学习乐器。
德行教育,孝是人道第一步
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孝亲的传统美德是刘建峰的终极理想。他带领志愿者团队先后举办了传统文化体验训练营、和谐家庭拓展训练和武强县首届公民德行教育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让许多家庭和孩子从中受益。深入到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了解家乡文化,学习古圣先贤美德,爱祖国、爱家乡,作有道德的好少年。先后数万人受益。
正蒙学堂,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多年来,刘建峰和志愿者建立了一整套国学经典诵读的教育体系,2011年10月7日,志愿者创建的公益诵读活动---正蒙学堂正式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课了。学堂每周五、六、日晚上读书,周六早晨学习传统武术梅花拳,现在学堂有150多个孩子在读书学习。
在一次次的活动之中,刘建峰用他的热心、诚心、美德和坚持,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用他的话说,知足常乐,不如自得其乐,自得其乐不如助人为乐,在奉献爱心,帮助别人的同时,他是快乐的。
8、宣传战线的老黄牛——刘金英
刘金英,男,70岁,中共党员,宣传系统退休干部, 2006年退休后返聘电视台工作。50多年来,一直敬业于宣传阵地,至今仍笔耕不辍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为武强的绿色崛起鼓劲加油,为弘扬社会正气而摇旗呐喊。
参与大型文化活动,助力提升对外形象。2006年,积极参与了千年古县的申报工作,当年10月,武强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大型文献片——千年古县武强》,在央视《古县探秘》栏目多次播出,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2007年,刘金英撰稿河北电视台拍摄的60分钟大型文献片《武强年画》,随冯骥才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同年,协助县政协义务执笔《千年沧桑话武强》,撰写30多万字的文稿,并深入城乡拍摄了30多幅照片,使该书顺利出版发行。2013年,省、市定拍《武强年画》四集电视纪录片,刘金英应邀参与,加班加点赶写脚本,并协助拍摄。为弘扬武强深厚文化底蕴,提升武强形象做出了贡献。
挖掘宣传正面典型,大力营造厚德武强。一个背包一支笔,一辆自行车一个照相机,经常深入城乡采访,不断发现新人物,新典型。近年来,每年在市、省及国家级新闻媒体都刊发稿件200篇以上,其中《李忠敏创办医养结合的幸福院》、《78岁老太自编自唱颂党恩》等弘扬先进人物的新闻稿件就有90多篇,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尤其是采写的《河北入川抗震救灾第一人——陈巧荣》、《年画之乡的活雷锋、新时代的时传祥——许久志》、《74岁儿媳悉心奉养102岁寿星婆婆》的温书珍、《新愚公:父子两代绿化6里长廊》的吴西镯、《八旬老人义务办黑板报20年》的娄永增、《养老院里献爱心的理发师》冯家彬、《雪中送炭的画乡志愿者》刘建锋、《捐助19个贫困学生的好阿姨》张荣娟、《待婆婆如亲生母亲》的唐乃如等许多典型人物,还被表彰为县、市和省的道德模范,弘扬了正能量。
热心宣传事业,搞好“传帮带”。刘金英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工作了40多年,积累了一些新闻写作方面的经验。为搞好宣传战线的“传帮带”,除对找上门来的求教者热情指点帮助外,还应约给县联社、电力局、检察院、纪检会等单位讲授写作知识,并多次为通讯员培训班讲课。2013年,刘金英做了肾病手术,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别再折腾了,但他说“一个党员干部,工作岗位和职务可以退休,但作为责任和义务却永远不能退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党的革命事业和伟大的中国梦,刘金英选择了继续拼搏,坚持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力争多做一些贡献。
9、党员风采检察情——路玉琪
路玉琪,男,50岁,中共党员,现任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从检19年来,一直是拼搏在办案第一线,时刻以“决不让一个贪官漏网”和“也决不办一件冤假错案”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曾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业务尖子和办案能手,2009年、2010年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忠于职守的强者
十几年来,经路玉琪主办的贪污受贿犯罪案子有30多起,全部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其实外人并不知道,每个案子的侦破,路玉琪和他的同事又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2005年,在办理河北省交通厅李玉华专案时,正是三夏酷暑季节,为查清一笔10万元的受贿款,路玉琪和同事奔波到襄樊,从襄樊又到武汉,从武汉又按线索追查到青海——这是多么强烈的责任感?2008年,在查处孙庄乡皇甫村一“村官”贪污学校建设款项时,讲情的人不少,而且这一“村官”是拒不承认的“零口供”,路玉琪仍然是以查清的确凿无疑的事实,按有关法律把其送进了法院判刑,这需要多么认真的“亮剑”精神?这若没有坚定的执法理念能行吗?路玉琪以坚强的党性抵制住方方面面的干扰,使每个案子都能得到较好的查办。
创建和谐的使者
路玉琪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经常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他对每起主办的上访案子,都坚持认真的、热情的对待。确有问题的,及时提交机关立案,绝不手软。属于反映的问题“捕风捉影”有出入的,也要给双方一个都满意的交代。2010年9月,陈家院村8名村民到检察院反映村干部在分配土地补偿款时有严重“猫腻”,还在“武强吧”发帖子,当时在县域内可谓“满城风雨”。案子交给路玉琪处理。他和同事根据上访人提供的情况,进村入户,一笔一笔的查对,一个一个问题的核实。最后看到反映的问题在村委会的帐上账目清楚,只是缺乏民主理财和账目公开而造成群众的误解。问题弄清以后,他把实际情况详细的反馈给上访人,建议村委会加强村务民主管理,并邀请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换意见,一起声势较大的上访案子就这样得到了圆满解决。
无私奉献的实践者
2002年夏天,路玉琪在艰难、辛劳的办案中,常隐隐约约的感觉胸内疼痛,到医院一查,发现有肝脏脂肪瘤,须尽快手术。他到北京肿瘤医院做手术后只在家中休养了20天就上班了,并不顾领导和同事们的劝阻,带着虚弱的身子投入到办案的一线。2008年2月,他的妻子突患脑出血,不仅拖下了沉重的债务,而且妻子手术后造成右侧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再有两个孩子上学,在这样的困境下,没有太好的办法,给妻子找了个保姆侍候,自己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多年来,一直工作生活两不误。
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路玉琪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一路走来一路歌,以无愧党和人民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党员风采检察情”的光辉篇章。
10、潜耕默耘育桃李——任亮
任亮,男,34岁,中共党员,武强中学英语教师。在近9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乐于奉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8年以来,连续7年被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也被评为武强县先进班集体。2011年,荣获衡水市“师德标兵”称号。
一、热爱教育、教书育人。在教学实践中,任亮时刻谨记自己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多方面多层次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从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达到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的目的。任亮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多次在优质课比赛中获奖;他还把时事融入到英语口语教学当中,使学习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因此同学们总是喜欢上他的课,他任课班级教学成绩也常年位于年级第一、二名。
二、忠于职守、关爱学生。任亮当班主任8年来,在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他总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相关问题使其无后顾之忧。多次为贫困学生买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把自己的羽绒服放在寒冬还穿着单衣的贫困生床头。2012年新学期时,他的班里的学生李陪丽没有按时返校,却打来电话说自己打算辍学。在任亮追问下,她才说她的父亲在春节期间被检查出癌症,本不宽裕的家境已无力支付她的学习费用。得知这一情况后,任亮立即组织本班任课老师和同学捐款1500元,并帮助她申请贫困生助学金,使她重返校园。任亮就这样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他既是值得尊敬和信任的师长、又是亲密的好朋友。
三、克服困难、忠于职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任亮既担任班主任,又先后担任学校年级部、政教处、教务处相关职务,工作量很大,但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2009年冬,他的妻子因心衰住院,此时他正担任高三14班班主任及15班的任课教师。在待考的学生和重病的妻子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前者,没有好好照顾妻子一天,只能晚自习后孩子们回宿舍休息之后才匆匆去医院看一下妻子。他的事迹曾先后被武强电视台和《衡水日报》报道。
四、用心做事、以诚待人。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任亮总是用心做事、以诚待人,与同事相处和睦。在工作中能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别人的同时,虚心向他人学习。他总能以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热情带动和影响身边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想的多。力所能及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从而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们的一致认可。
11、用爱诠释教育——王玲
王玲,女,1976年生,中共党员,武强县第一幼儿园副园长。她的论文和设计的活动课多次在省市获奖,有的还在国家级教育期刊上发表,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园丁、优秀青年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1996年,王玲从石家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2000年,调任到幼儿园工作,从此,孩子的笑脸和家长的放心就成为了她最大的动力。参加工作后,王玲每天都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做孩子生活中的妈妈,教育活动里的演员,游戏里的大孩子,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2010年,她被上级领导任命为一幼的教学副园长。当时的一幼为新建单位,几乎所有老师都是从小学调过来的转岗教师,还面临省一类园的评估。为扭转困境,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协作意识,提高教师的幼教基本功。每一项活动,她都在领导的充分信任下亲自组织、实施,把自己专业的幼教知识尽数传授给所有的老师,并根据各个老师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她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任教科目、努力方向。就是这样,一幼的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迅速提高,一幼也顺利通过省评。
在工作中,老师们有什么教学问题、家长沟通问题都愿和王玲倾诉,王玲也愿意帮她们寻求解决办法。在王玲上课时,其他老师可以随便推门而入,坐下听课,或是把她拉去做示范课,而她也会时不时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会主动去找年轻教师或者某一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进行学习。在生活中,谁家老人孩子有了病痛麻烦,王玲都会及时出面询问、探望,做好她们的精神后盾,让她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姐妹的情谊。而她,也由于有了这样一帮可爱的,互相关照的同事、姐妹,觉得自己的精神生活充盈而满足。
十四年来,王玲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长们信任和认可。去年秋天,园里新来了这样一个孩子,她的父亲出了车祸不在了,为了生计母亲去了外地打工,孩子的姥姥每天接送她。王玲每每看到那一老一小相依为命的身影,都禁不住心疼。幼儿贫困生资助项目下来的时候,王玲找到孩子的姥姥,亲自帮她填写表格,写书面申请。当老人家拿到资助款的时候,对王玲说:“闺女,给你留下点------”王玲笑着谢绝:“这样,您每天和孩子离开的时候多给我们留下点开心的笑容就够了。”
每天看到形形色色的家长把孩子信任的交到自己的手中并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的时候,每当在街上年龄或大或小的家长亲切的喊一声‘王老师’的时候,王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就更加喜欢自己的这个职业——光荣的幼儿教师。王玲也更愿意把它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
12、忠诚敬业的环卫工——杨士杰
杨士杰,男,60岁,武强高速出口路段环卫工人。退伍军人杨士杰自从2008年当上环卫工人,一直勤勤恳恳的工作在武强县高速公路出口地段,为建设文明、整洁、安全的县城而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杨士杰,在军营的熔炉里摔打4年,锤炼出了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一进入环卫队伍,杨士杰被安排负责武强县高速公路出口地段的环境卫生。从高速公路出口到迎宾街1500余米长,公路和两旁的便道宽40多米。不仅任务大,而且是整个县城的文明窗口,每天来往的车辆有几千辆。他在县城没有住房,离老家15里,每天坚持早晨7点前到岗,晚上6点后下班,风里来雨里去……苦、累、辛劳,但他从不在乎,他常说:“干啥就得说啥,必须得高标准,严要求。”
为保持整个路段的清洁,杨士杰每天推着环卫清洁车,不知要把责任区清扫几个来回。把尘土杂物清扫干净,把来往车辆随手扔下的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随时随地的捡起来,尤其是一些车辆停车后跑冒滴漏在路面上的刹车油,不怕麻烦的一点一点的清理干净。公路两边的人行道7米多宽,水泥砖缝内爱生长杂草,而且还很难清理,他从家里拿来镰刀、小铲,在清扫公路卫生之余,还把水泥砖缝内的杂草一棵一棵的剜掉,使公路两旁的人行道一直保持了干净整洁。许多过往行人感慨的说:这个路段这样干净,连棵小草都没有,真是不容易。
环卫工人杨士杰,还有一个特别令人佩服的就是发扬雷锋精神,“管的宽”除了干好分内的事,分外的事也非常热心。他所管辖的路段内,有8个通往小区、机关单位和邻近村庄的道口,为不让路口内的泥土、杂物带入公路路面,他每天在清理打扫辖区内环境卫生时,总是坚持把路口外几米的尘土、杂物一起清扫的干干净净。高速公路出口两侧沟内的垃圾、杂草,哪怕是犄角旮旯的地方,他也从来不放过。
高速公路出口地段特殊,来来往往的车辆不断,外地的车辆进入武强后有的找机关单位,有的要到下边的乡镇或农村路途不熟,停车向他打听路途怎么走,他便热情指路,从不发烦。遇有车辆突发事故,为了交通的畅通和安全,他都给予方方面面的帮助,或是帮助把车弄到安全之处停放,或是帮助司机去购买维修的机件……有的司机被他的热情关照所感动,掏出钱来想付给他“辛苦费”,都被他谢绝了。
杨士杰,在家里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孙满堂,不愁吃不愁喝的。老伴和孩子们多次劝他说:“干环卫,怪辛苦的。你都60的人了,咱们家里也不缺你那几百块钱,和领导说说歇了吧。”执着于环卫事业的杨士杰,总是笑着说:“我觉得干这个事儿挺有瘾的,干几年再说吧……”
年复一年,在他所管辖的地段内,以忠诚、敬业、助人为乐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个环卫工人的高尚情操。
13、村里的义务环卫工——张四妞
张四妞,女,65岁,豆村乡徐庄村人。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中,豆村乡徐庄村进行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道路硬化、广场翻新等一系列工程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社员的精神面貌也随之提升,开始自觉维护村内的环境,张四妞老人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
张四妞老人一直热心村务,虽然年过花甲,仍然为村里的环境卫生贡献着光和热。
很多到了六十多岁的老人就开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里的活计基本不再参与,更别提为村里做点事了。但是张四妞老人坚持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清扫主街道和村民活动广场,而且分文不取,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村里街道、广场建设的这么好,看到地上磕碜,心里头别扭,反正早晨凉凉快快呢,我一个老太婆也没什么事,扫扫大街,还锻炼了身体呢。”
每天一大早就会看到一位拿着扫帚、铁锹,背着粪筐的老人认真的清扫着村活动广场和附近的街道。老人把主街道和广场上的垃圾扫成一堆一堆的,用铁锹装进粪筐,然后背到广场附近的垃圾池倒掉。夏天,村活动广场是孩子和妇女经常到的地方,每天都会产生很多食品垃圾。张四妞老人每天上午9点半和下午6点半各捡拾一遍冰糕袋等孩子玩耍过程中扔掉的垃圾。这成了老人每天的必修课,老人每天不辞辛苦、乐此不疲。虽然老人不懂得什么是集体荣誉感,但老人的行为恰恰是集体荣誉感最鲜明的阐释。
老人不求回报打扫村内卫生的行为,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看孩子的妇女会把孩子扔掉的垃圾拿在手里,看到垃圾池再扔掉,不再随处乱扔垃圾。很多人会在早晨自觉清扫门前的垃圾,共同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令人身心愉悦的生活环境。通过张四妞老人的带动,徐庄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提升,保持了村容整洁,提升了村里的对外形象。
14、来自远方的创业者——王斌
王斌,男,陕西省榆林市人,32岁,现任蒙牛乳业(衡水)有限公司总经理。自2004年9月加入蒙牛,一直从事蒙牛食品的生产、管理工作。在岗期间他曾多次被公司评为“先锋战士”、“集团劳模”、“优秀管理人员”、“蒙牛百强”等荣誉称号。自蒙牛乳业落户衡水以来,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实干的工作态度,为武强县孙庄乡国家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评为衡水市“先进劳动模范”、“衡水市富有社会责任感十佳新闻人物候选人”、“衡水市青联委员”、“第六批市管优秀专家”、“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
自2011年任职蒙牛乳业(衡水)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各项政策,鼓励周边村镇农户养牛送奶。为了提升农户养殖的积极性,他奔走于省市县委农业部门及各大银行,为养殖户争取养殖优惠政策和奶牛无息贷款事宜,并定期带领公司养殖技术专家走访养殖户,面对面对养殖户进行专业知识指导。截止2014年8月底,共计发展中小型奶站58户,为农户发放无息贷款8900多万元,争取各项优惠政策近十多项。截止2014年8月份,累计为奶户发放奶款7.8亿元,为周边农民致富做出了示范带头作用。
为了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王斌在蒙牛承包地上种植近10000亩苜蓿草的同时,鼓励周边农户积极参与种植,解决农村闲置土地的同时提高农户的人均收入。截止2014年9月,牧草种植扩大到18000亩,为养殖业的发展垫定了坚实的基础。绿色循环产业链的发展,为北大洼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品牌宣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012年8月22日,蒙牛衡水高端奶生产工厂开业,厂房建设、设备安装、人员招聘、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浩大工程在他的日夜奔波与指导下如期完工,2012年10月工厂正式进入生产期。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计划完成率,他每日往返于车间各条生产线,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底,蒙牛衡水工厂成为蒙牛公司首个突破负利润的新工厂,截止2014年8月份,公司累计产量达137461万吨,累计产值15.47亿元,累计形成应交税金4500万元,荣获衡水市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称号。
生活中,他热心公益,感恩社会。他用自己的爱心与热心鼓励身边的亲人与同事,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2012年12月份,带领各部门负责人走入特困员工家中,慰问员工家属,为员工和家属送去寒日的温暖。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他带领行政级以上人员为雅安捐款。2014年3月5日与衡水血站联系,带领公司23名员工无偿献血。
, , ,
上一篇:武强县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投票规则及选票票样
下一篇:武强电视台2016春晚节目征集通知
热门点击
最新添加
-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习近平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演讲
- 习近平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 习近平对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全力救治伤员 依法严惩凶手 加强风险源头防控 严防发生极端案件 李强作出批示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军队装备保障条例》
- 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在雄安新区成立
-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举行 李书磊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鼓足干劲奋发进取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